成都生物研究所發現東亞腹鏈蛇屬Hebius Thompson, 1913一新種
——景東腹鏈蛇H. jingdongensis
作者:馬舜
時間:2023-10-08
東亞腹鏈蛇屬Hebius為一類半水棲的中小型蛇類,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及南亞地區。該屬多樣性豐富,已知50種。近年來,陸續有鹽邊腹鏈蛇H. yanbianensis、桑植腹鏈蛇H. sangzhiensis、維西腹鏈蛇H. weixiensis、右江腹鏈蛇H. youjiangensis等新種被發現,這表明對東亞腹鏈蛇這一屬的物種多樣性調查研究尚需持續推進。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員課題組于2017年7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的野外調查中采集到1號東亞腹鏈蛇屬物種標本(圖1&圖2),該標本在形態上與同屬其它已知物種差異明顯,未發現可與其在形態上吻合的已知種。基于線粒體Cyt b基因片段構建的系統發育關系樹(圖3)表明該號標本構成了一個由卡西腹鏈蛇H. khasiensis與白眉腹鏈蛇H. boulengeri所構成支系的姐妹支系,且分支節點的支持率很高;該號標本與已知的東亞腹鏈蛇屬物種的遺傳分化明顯(基于Cyt b的遺傳距離為9.5%–14.8%),表明其可能代表了一個新物種。
此外,在對成都生物所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的東亞腹鏈蛇標本進行檢視過程中,發現了于1958年采集自景東縣記錄為“八線腹鏈蛇Amphiesma octolineata”的2號標本(圖4&圖5),這2號標本形態上與本次工作中新采集的標本相近。因此,我們依據這3條東亞腹鏈蛇標本命名新物種——景東腹鏈蛇H. jingdongensis sp. nov. Ma, Shi, Ayi and Jiang, 2023。

圖1 景東腹鏈蛇Hebius jingdongensis sp. nov.的正模(CIB 119044,亞成年雌性)生活照。

圖2 景東腹鏈蛇Hebius jingdongensis sp. nov.的正模(CIB 119044,亞成年雌性)標本照。
圖3 基于線粒體Cyt b基因片段構建的東亞腹鏈蛇屬Hebius物種的最大似然系統發育樹。景東腹鏈蛇H. jingdongensis sp. nov.字體顏色為紅色;樹枝處節點值分別為類SH近似似然比檢驗值/超快自展似然值/貝葉斯后驗概率。
圖4 景東腹鏈蛇Hebius jingdongensis sp. nov.的副模(CIB 8394,成年雌性)標本照。

圖5 景東腹鏈蛇Hebius jingdongensis sp. nov.的副模(CIB 8395,成年雌性)標本照。
景東腹鏈蛇有如下特征與其它東亞腹鏈蛇屬物種相區別:(1)尾巴較短,尾長體長比為0.235–0.243;(2)背鱗19-19-17行;(3)腹鱗163–166枚,肛鱗二分,尾下鱗71–74對;(4)上唇鱗8枚,前2枚與鼻鱗相切;(5)下唇鱗9或10枚,眶前鱗1枚,眶后鱗3枚;(6)活體的身體背部沙褐色,兩側黃棕色,并分別有兩條磚紅色條紋;(7)唇鱗之間的鱗縫活體時呈磚紅色,作為標本保存時呈褐灰色;(8)活體的腹部亮黃色,且每一枚鱗片呈磚紅色;(9)有腹鏈紋。
目前僅在云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發現該物種,其分布海拔約2400m,棲息環境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該物種的發表既擴展了我們對東亞腹鏈蛇屬多樣性的認識,也提示隨著分類系統的更新而對館藏標本的分類地位等信息需要進行及時維護與修訂。
該研究成果以“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Hebius Thompson, 1913 (Serpentes: Natricidae) from Yunnan, China”為題發表于國際期刊《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博士研究生馬舜和石勝超為共同第一作者,江建平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布點阿依參與了研究工作。本項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項目(STEP,2019QZKK05010503)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項目(Sino BON)的資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