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生態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綱要研究項目”通過終期成果評審會
作者:陳章敏
時間:2019-11-04
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參與的“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生態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綱要研究項目”通過終期評審。該項目是四川省軌道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牽頭國內多家技術單位參與研究實施。中國科學院崔鵬院士領銜的來自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蘭州大學、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四川高新軌道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省住建廳、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專家組共同審議了該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羅鵬研究員承擔了軌道交通發展與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研究技術項目,作為課題組成員出席此次會議。會上討論了都江堰至四姑娘山生態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綱要研究項目的終期成果。明確了都江堰-四姑娘山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策略、指標體系和實施路徑,從開展增量保護、發展生態經濟、弘揚生態文化、促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領域為軌道交通建設融入區域發展提出具體措施及方案。隨后,專家們針對項目成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專家們認為,綠色高質量發展要從多維度考慮,一個是綠色修建過程,二是交通建設要給生態保護賦能,三是崗位挖掘。保護和發展是協調的關系,軌道交通既要對生態保護有利,又要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有利。轉變資源利用的方式和途徑,能夠切實解決老百姓的生計問題,做到迅速致富,穩定脫貧,才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家們還建議在軌道線路中多增加一些觀景點,放緩行駛速度,使這條線路的景觀美學價值和保護成效更好的向公眾展示。另外專家們還提醒到,都四項目涉及到多層次多方式的管理體制,要做好國內和國際的先導性輿情鋪墊。最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教授做總結致辭。他指出在生態敏感區進行軌道交通建設,開創性與挑戰性并存,這條路不僅僅是一條交通要道,也是文化路、扶貧路,要把都江堰-四姑娘山建設成為中國第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示范走廊帶,輻射帶動生態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和自然保護地的有效保護。
都四項目以都江堰-四姑娘山軌道交通建設為契機,把成都市和阿壩甘孜兩個民族自治州有機聯系,帶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綠色高質量發展,切實拓展生態空間,鞏固綠色發展屏障;通過積極打造綠色產業,筑牢綠色發展根基;通過不斷推動改革開放,增強綠色發展動力,實現中共四川省委有關四川全省“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戰略,助力四川綠色發展、脫貧攻堅,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發展目標的實現。
會議現場
專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