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動物聲學科學與應用大會在成都順利舉辦
作者:朱弼成
時間:2023-08-18
8月13至17日,第一屆全國動物聲學科學與應用大會暨第二屆生物聲學培訓班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成都興隆湖畔舉行。會議的主題為“萬物有聲,生聲不息”。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270人齊聚成都,分享生物聲學研究理論和技術方法等方面的成果,積極探討全球及中國生物聲學的學科發展趨勢、應用前景以及面臨的挑戰。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肖治術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所長吳寧,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馮曉娟研究員,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劉定震教授分別代表會議主辦和承辦單位致辭。
吳寧致辭
劉定震致辭
本次大會是一次國內外優秀學者交流的科研盛會。會議安排了7個大會報告,包括聲波:從信息工程到動物通訊(唐業忠,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環境聲學新進展(李曉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We May Not See You, But We Can See You(王丁,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聲學與仿生(張宇,廈門大學)、蛙類的聲音通訊(崔建國,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an birds talk?(Michael Griesser,德國康斯坦茨大學)、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vocal production learning in bats(Mirjam Kn?rnschild,德國柏林洪堡大學)。除此之外,會議設置了動物聲學、生態聲學、海洋/水下生物聲學、環境生物聲學、保護生物聲學、生理與心理聲學、仿生研究與應用、城市聲景與環境噪音、計算生物聲學及聲學監測新技術新方法9個專題報告和研究生專場報告。會議自始至終充滿濃郁的學術氣氛。
唐業忠做大會報告
李曉東做大會報告
王丁做大會報告
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是一次創新的大會。中央音樂學院李子晉教授策劃主持了“四季音鳴”、“聽取蛙聲一片”、“百鳥爭鳴”等十四部萬物有聲主題展覽,讓與會專家在感受到動物鳴聲美感的同時,也了解到動物保護工作的緊迫性。
本次會議是一次務實的大會。為了強化青年學者對生物聲學領域技術和方法的應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崔建國研究員組織了第二屆生物聲學培訓班,培訓班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天府新區園區舉行。由來自華中師范大學羅金紅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代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方光戰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朱弼成博士分別為70余名學員分別開展了基于MATLAB的動物鳴聲聲學參數程序化分析、系統發育相關的多物種生物聲學大數據分析、動物腦電(EEG)研究方法與應用、動物聽覺腦干反應(ABR)的測定四個主題的培訓。
培訓班現場
閉幕式上,大會執行主席崔建國研究員做了會議總結,為獲得優秀報告和壁報的研究生頒發證書,并向會議志愿者致謝。
優秀報告獎獲得者和頒獎老師合影
會后,各位專家學者就建立全國聲學與聲景監測網絡進行了深入討論。此次全國動物聲學科學與應用大會暨第二屆生物聲學培訓班的勝利召開將為我國生物聲學“產學研”的高質量發展和交叉學科團隊建設提供優平臺和契機,積極促進我國生物聲學的學科建設和聲學技術的創新應用。
第一屆全國動物聲學科學與應用大會全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