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成功舉辦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分會首屆動物視覺信號研究培訓班
來源: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
作者:何歡、姚忠祎
時間:2024-11-25
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動物學會動物行為學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承辦,海洋光學公司贊助的首屆動物視覺信號研究培訓班如期在成都生物所舉辦。本次培訓班旨在提升我國動物視覺信號研究的水平和影響力,并培養和壯大新的研究力量。培訓班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湖北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32家科研單位,100余名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參與,并邀請了湖北大學李代芹教授、北京大學張蔚研究員、梁希同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牛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齊銀研究員、楊偉釗研究員、海南師范大學楊燦朝教授等作為培訓專家。培訓班由成都生物所齊銀研究員和湖北大學李代芹教授共同組織,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李家堂研究員和科技發展處李東處長出席培訓班開班儀式并致辭。
本次培訓班聚焦動物視覺信號,通過融合蜘蛛、蝴蝶、烏賊、蜥蜴、鳥類等不同動物視角,從顏色和動態視覺信號的功能、進化、遺傳和神經調控多個層面,對與會學員開展了系統的理論培訓,并從“光譜信號測量的前沿技術”、“基于可見光與紫外光照片進行色彩分析”、“光譜數據的測量及動物視覺模型分析”、“動態視覺信號的量化與動畫模擬”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培訓。為了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推動動物視覺通訊研究,培訓班同時安排了青年科學家研究案例分享,通過與專家交流和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完善。作為培訓班的最后一環,著名動物行為學家李代芹教授向每一位學員簽發了“結業證書”,并勉勵學子們以動物視覺信號前沿理論和技術武裝自己,繼續深入研究,爭取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本次培訓班的成功舉辦,為我國動物視覺信號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搭建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重要平臺,極大地激發了該領域研究的創新活力。展望未來,與會專家和學子們滿懷期待,希望此類高質量的學術活動能夠持續開展,以進一步推動動物視覺信號研究事業的蓬勃發展,為科技進步和學科繁榮貢獻力量。
圖1、成都生物所李家堂副所長(主持工作)開幕致辭
圖2、齊銀研究員開班儀式主持發言
圖3、李代芹教授做“Testing functional hypotheses of?colouration in spiders"報告
圖4、張蔚研究員做“蝶翅花紋的演化遺傳機制”報告
圖5、梁希同研究員做“烏賊變色偽裝和視覺信號”報告
圖6、牛洋研究員做“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報告
圖7、楊燦朝教授做“透過巢寄生研究了解鳥類的視覺認知”報告
圖8、楊偉釗研究員做“蜥蜴體色的演化與適應”報告
圖9、首屆動物視覺信號研究培訓班現場圖
圖10、首屆動物視覺信號研究培訓班全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