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尹春英團隊基于遺傳多樣性分析證實岷江柏遷地保護的可行性
來源: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中心
作者:陳超群
時間:2025-06-23
岷江柏 (Cupressus chengiana) 是中國易危樹種,屬于國家Ⅱ級保護植物,主要分布于岷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及白龍江流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和先鋒造林樹種。受人類活動及工程建設的影響,其原生境破碎化,遷地保護成為該物種存續(xù)的關鍵策略。但遷地保護可能導致種群遺傳多樣性下降,降低種群的適應能力。因此,科學評估異地種群與原生種群的遺傳差異,對優(yōu)化保護策略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抗逆植物適應與篩選團隊和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合作,采用基因分型GBS (Genotyping-by-Sequencing) 測序技術(shù)對大渡河流域岷江柏的3個原生種群 (BW、RJ、SA) 和1個遷地保護種群 (DK) 開展全基因組遺傳分析,系統(tǒng)評估了岷江柏遷地保護對種群遺傳多樣性影響。研究顯示:1)遷地保護的DK種群遺傳多樣性顯著高于原生種群,特別是SA種群;2)岷江柏原生種群面臨近交風險,可能導致遺傳多樣性下降。研究結(jié)果證實遷地保護策略可有效保護岷江柏遺傳多樣性;同時需重點監(jiān)測遺傳多樣性較低的原生種群,并可考慮實施跨流域保護策略,構(gòu)建覆蓋岷江柏整個分布區(qū)的遺傳保護網(wǎng)絡。
該研究以“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for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Cupressus chengianao”為題發(fā)表于BMC Plant Biology,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博士研究生陳超群和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常訸為共同第一作者,尹春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科技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聯(lián)合資助。
原文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s12870-025-06581-z
圖 1 岷江柏種群的種群結(jié)構(gòu)及遺傳多樣性分析
圖2 岷江柏種群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分布情況
圖3 岷江柏遷地保護過程中的遺傳多樣性變化